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96|回复: 0

[原创] 孔子的“君君臣臣”是愚民让人当奴才吗

[复制链接]

6

主题

0

回帖

94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94
发表于 2025-7-10 20:04:2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孔子的“君君臣臣”是愚民让人当奴才吗?
原作:子舒

这句话原话是:齐景公问政于孔子。孔子对曰: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。公曰:“善哉!信如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不子,虽有粟,吾得而食诸?”

所以要说洗脑,这也是在给齐景公洗脑,而不是给百姓洗脑。所以不算愚民,应该算作愚上吧。

这句话的本意是告诉齐景公,想要治理好国家,就要君有君的样子,臣有臣的样子。父子有父子的样子。

那么什么是君的样子呢?就是要有德,守礼,施仁政。那么君不君会怎么样?那就不要怪臣不臣了。那样你君王就可能有钱没命花,有米没命吃啊。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威胁君王啊。这怎么就是愚民的奴才学了?

正是孔子的这句话,让古代君王一直不敢胡作非为。如果君王荒淫无道,倒行逆施,不守礼法,宠信小人,首先大臣会上书直谏制止,然后社会上舆论谴责,民怨沸腾,再然后则会民变四起,大臣造反。君王无道,臣民则反。这怎么就成了愚民的奴才学?

所以君君臣臣是一个双向要求,而且主要要求的是国君,而不是臣。

至于后来这句话演化为君让臣死,臣不得不死,那是君王为了统治需要而有意进行曲解出来的理论,用于愚弄人民,与孔子和儒家无关。事实证明,这种愚弄并不成功。每当皇帝荒淫无道民怨沸腾时,总会有人造反。而造反的理论依据,就是儒家认为的天下有德者居之。既然君不君了,自然也就臣不臣了。

所谓造反有“理”,其“理”就是儒家的理。就是你不仁,我就不义。说孔子的君君臣臣就是愚民的奴才学,实在说不通啊。

相比之下,历史上的欧洲各封建国家很少有民众造反推翻国王自己做的。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论依据,认为国王、贵族、老百姓各个阶层都是不可改变的,无论国王、贵族多么坏,多么压榨,也没有人会造反。我觉得这才是被奴才学洗脑的结果。

古今中外都有跪舔皇上或权力的奴才,这似乎与人性有关。儒家把他们叫做奸臣,佞臣,小人。这种人当今也有,外国也有,可见与儒家教导无关。

2022_12_24 首发于留园网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儒行网

GMT+8, 2025-11-26 03:22 , Processed in 0.079184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